生死兩相安
洛杉磯道場大事關懷培訓課程

 

article wshop2019 

  

聖嚴師父說:「其實人一出生,死亡就跟著我們了。」沒有人能超脫這條由生緩慢然堅定走向死亡的道路。瞭解生死實相,以正確豁達的心態面對自己與他人的生死大事,並且幫助周遭親友在生命最後一刻放下萬緣,安詳自在往生佛國淨土,是每個人都必需學習的。

法鼓山關懷院監院常學法師於風和日麗的陽春三月最後一個週末(3/30,3/31兩日)特別來到洛杉磯,為此地悅眾義工進行「大事關懷培訓課程」,希望能透過概念性、系統性、實際演練的操作,讓學員瞭解何為生死大事、大事關懷的目的、助念的觀念與原則,以及將佛法與心靈環保理念落實到大事關懷的施行中。「如何善終是有方法的,我們出生時無法選擇如何來到這世間,但是善終是可以學習的。」

第一天上課的內容包括:助念的心態與注意事項、大事關懷的做法及細則、法器基本認識,並觀賞《圓滿生命的無限延伸》影片、聖嚴師父音檔開示:《人生最後一件大事》。

大事關懷的目的在於為往生者提供往生的資糧,關懷生者並給予正確的佛法觀念,祈願生死兩安,宣導莊嚴佛事觀念,推動心靈環保。助念的心態要抱持無私的奉獻,無分親疏貴賤,以平等慈悲的心濟度一切眾生。依正信、正知、正見、正行的佛法倡導簡約、惜福培福、溫馨肅穆祥和的莊嚴佛事,而能淨化人心,淨化社會風氣。

常學法師表示,「助念」是很好的修行動力、因緣,真實面對無常便在眼前未曾稍遠的實相,要以至誠懇切的心祝福迴向予往生者,感恩其提供的修行資糧與善緣。同時,對於生者的關懷、輔 導也非常重要,以佛法的觀念撫平其哀傷的情緒,明白無常、無我、空性的道理,學習面對、接受、處理與放下離別的苦痛與罣礙。

第二天的課程包括:如何圓滿助念關懷、慰問關懷的運作、佛化奠禮的理念與做法、分組討論練習。

法師強調助念時要注重威儀,展現「身儀、口儀、心儀」的清淨與精進,至誠懇切,切勿東張西望,並且不代收捐助款項,不接受水、飲食、餽贈、紅包,不增添家屬的麻煩。不代收捐助款項除了避免對價關係,同時也是給予對方親近道場的因緣,讓他們有機會親自去道場做三寶佈施、供養,培植善根與福德。

法鼓山大事關懷服務不僅止於往生助念、佛化奠禮,尚包含佛事諮詢、臨終關懷、對家屬的慰問關懷、公祭行禮及後續關懷。從往生之前直到佛事圓滿之後對於親屬的後續關懷輔導,如何讓逝者及生者都能有尊嚴,在這場人生告別舞台安心、無憾,以平常心勇敢面對,從中學習生命與佛法的智慧,讓死亡不再可怖,才是佛化大事關懷的最終目的。

Sarah師姐分享,經過兩天的課程,對大事關懷有完整的認識,關懷並不只是八小時對往生者的助念,法鼓山所提供的大事關懷包括對家人親友精神與情緒上的支持與關心,並藉由後續關懷來接引更多的人親近道場,學習佛法。對於很多人來說,這可能是他們人生中少有的聽聞佛法的機會,是能否開啟學佛因緣的契機。因此佛事之後的持續關懷,不僅是慈悲的展現,更能接引生者接觸佛法,信受奉行,種下善根的寶貴機緣。

課程結束之後,文玲師姐表示透過七大關懷項目的詳細介紹,認識到法鼓山大事關懷的“一條龍安心”服務。雖然在道場參與各類共修活動已有一段時日,偶爾也參加助念或告別式,但如此完整而有系統的認識大事關懷還是頭一回。透過每個人都必經的人生大事來幫助眾生修習佛法,是一種善巧方便。要如何讓更多人知道有這麼好的資源可以運用,並且願意去運用,除了透過教育宣導,更要透過佛事的莊嚴去做最有力的代言,直接影響更多人來做這個如法的選擇。 「法師教導我們正確的觀念、心態、流程與操作方法,但沒辦法給我們威儀行持、攝心與技巧的熟練,如何讓大事關懷發揮其最大的影響力,在法師授課之餘,接下來就是我們要努力精進的修行功課了。」

Carey師姐分享,常學法師從佛法中告訴我們生命是無常,國土是危脆,死亡並不是生命的結束,而是可以圓滿、無限延伸來帶出大事關懷的觀念及原則,雖然今生我們不能選擇家親眷屬,卻能夠有方法的善終。透過兩天的培訓不僅建立了正確的知見,法師還如實的排入演練,讓我們能夠親持法器及練習唱誦,真是解行並重的好修行。隨著緊密的課程,更堅定我們參加助念的道心,相信也勸募到了更多善知識加入助念關懷行列。

近幾年參加許多往生助念及佛化奠祭的錦鴻師兄表示,兩天的大事關懷課程算是一次大溫習,讓他瞭解大事關懷的內涵是為往生者提供往生的資糧;關懷生者,給予正確佛法觀念,祈願生死兩安。「而對我自己來説,何嘗不是邊佈施邊學習,為自己準備他日無常到臨的資糧。」

從事老人服務與臨終關懷工作的韓更師姐認為,大事關懷服務的七個項目中,「佛事諮詢」與「臨終關懷」尤其重要,如果這兩項沒有做好,接下來都無法深入。以她的觀察 ,有宗教信仰背景的往生者的確能以比較平和的心態面對死亡 。這兩日的課程她學習到了許多能夠實際運用的觀念與方法,對於目前的工作有很大的助益。

淑德師姐則對常學法師在課堂上所提到的107歲老太太至誠念佛的實例感到由衷佩服,也生起仿效之心。「對於念佛往生西方淨土已有信心的我們,念佛是最好的去除妄念方法。要好好把握空閒時間,把心思放在一句句的阿彌陀佛聖號上。」如同那位無時無刻專注念佛的老太太,「練習久了,成為慣性,便可以於任何時候、任何地方,隨時提起佛號,才有可能在臨終那一刻,保持念佛正念,蒙西方三聖的接引往生淨土世界。 」

許多師兄姐因為上了這次的課程,減輕了對於死亡的恐懼,也對喪葬儀典有了不同的認知。藉著法師傳遞的大事關懷正知見,對於往後的助念、臨終關懷甚至面對自己人生告別的那一刻,有了更深的信心與從容坦然的心態,學習如何豁達地道謝、道愛與道別,讓摯愛家人彼此沒有遺憾。Jessica師姐在看完《圓滿生命的無限延伸》影片後,更加完整瞭解臨終關懷的過程,「即使當年來不及關懷自己父母親的大事,然而至少知道往後在替他人助念時應有的知見與態度。」在道場學習佛法多年,她時常與孩子們討論生命中的無常,也交代好了自己的後事。這兩天的課程提醒了她,「如果要把慈悲心發揮到更細微的角落,現在就要學習如何把那關鍵的八小時穩定住,這樣也不會讓孩子們覺得是否少為了我做些甚麼而遺憾終生。」


古代哲學家莊子面對妻子離世「鼓盆而歌」看破生死的境界,非一般常人所能企及。生與死皆是萬事萬物必經的歷程,「生也死之徒,死也生之始。」萬物有成、住、壞、空四相,人的身心也離不開這個過程,有生必有死,有死必有生,死亡只不過是這段生命學習階段的結束,並不是一切的終點。如同聖嚴師父所說:「死亡不是喜事,也不是喪事,而是莊嚴的佛事。」當死亡來到面前,正是我們信佛、求佛、成佛,展開圓滿生命的絕佳機會。我們現世這個階段,只是無窮無限生命過程中的一個段落。因此,死亡不等於生命的結束,而是另一段生命的開始。

如果能以正確的態度思考對待自己、至親好友的死亡,並以適當的方式給予臨終者關懷、助念,幫助其放下種種煩惱與牽掛,安詳走過此生最後歷程,完成莊嚴祥和的佛事,讓逝者無罣礙,生者能安心無悔,生死兩相安, 便能夠超越對死亡的恐懼,坦然面對生死。

生命最終一哩路,如何走得從容,走得風光明媚,無怨無悔面對過往一生,放下一切,欣然迎向下一段旅程,是人生的必修課程。最後一件大事,也能雲淡風輕,充滿光明。

(曉亞洛杉磯道場報導)

Lorem ipsum dolor sit amet, consectetur adipiscing elit. Integer adipiscing erat eget risus sollicitudin pellentesque et non erat. Maecenas nibh dolor, malesuada et bibendum a, sagittis accumsan ipsum. Pellentesque ultrices ultrices sapien, nec tincidunt nunc posuere ut. Lorem ipsum dolor sit amet, consectetur adipiscing elit. Nam scelerisque tristique dolor vitae tincidunt. Aenean quis massa uada mi elementum elementum. Nec sapien convallis vulputate rhoncus vel du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