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田班心得分享 - 關懷員
08/14/2011
08/14/2011
第一組分享 關懷員:邱姿惠 Tiffany
這次的課程真的令人很愉悅, 兩位從台灣遠道而來幫我們上課的菩薩把我們惹的哈哈笑!! 同學的分享也很有意思. 有位師兄分享他對做義工的看法. 曾經有人跟他說,你怎麼這麼笨,去做吃力不討好的義工, 其他人都跑了, 你還在那邊掃樹葉?? 他回答說: 那有什麼關係, 我獲得的才多呢!! 每掃一片葉子, 唸一聲阿彌陀佛, 工作完成後我就唸了無數句的阿彌陀佛!! 如同師父所說的, "別人不做的我們來做", 這才是萬行菩薩的精神!!! 而我們就是要繼續秉持著這種心態與精神, 盡心盡力地做義工, 這不僅僅是成就大眾, 也是提升我們自己身口意的好機會呢!
這次的課程真的令人很愉悅, 兩位從台灣遠道而來幫我們上課的菩薩把我們惹的哈哈笑!! 同學的分享也很有意思. 有位師兄分享他對做義工的看法. 曾經有人跟他說,你怎麼這麼笨,去做吃力不討好的義工, 其他人都跑了, 你還在那邊掃樹葉?? 他回答說: 那有什麼關係, 我獲得的才多呢!! 每掃一片葉子, 唸一聲阿彌陀佛, 工作完成後我就唸了無數句的阿彌陀佛!! 如同師父所說的, "別人不做的我們來做", 這才是萬行菩薩的精神!!! 而我們就是要繼續秉持著這種心態與精神, 盡心盡力地做義工, 這不僅僅是成就大眾, 也是提升我們自己身口意的好機會呢!
第二組 關懷員:顏森子Mori
這期上課2人缺席,其他都是作業完成, 分享精彩的好學生, 誠如他們說的福田是有福的人才接觸的到的. 感恩陳宜志菩薩及米棧菩薩, 在各只有一小時的短時間內,要把四種環保、心五四的理念, 如何在日常生活遵行及實踐轉述給我們實在不容易. 所以在課堂上, 我們所得到的都是兩位盡心整理出來的keyword, 句句都易解易記, 接下來的就是靠大家的易行了. 法師帶領的 "我為您祝福" 以及吃飯禪、寺院用齋的行儀等等, 都予人新的體會. 後段宜志菩薩的生命故事分享, 很感人, 並以師父的四福及四它共勉之. 洪米棧菩薩的黃埔一期義工卡位令人捧腹, 回應洪菩薩〝我們LA第一期福田班能以「彌勒一期」來卡位嗎? 〞
這期上課2人缺席,其他都是作業完成, 分享精彩的好學生, 誠如他們說的福田是有福的人才接觸的到的. 感恩陳宜志菩薩及米棧菩薩, 在各只有一小時的短時間內,要把四種環保、心五四的理念, 如何在日常生活遵行及實踐轉述給我們實在不容易. 所以在課堂上, 我們所得到的都是兩位盡心整理出來的keyword, 句句都易解易記, 接下來的就是靠大家的易行了. 法師帶領的 "我為您祝福" 以及吃飯禪、寺院用齋的行儀等等, 都予人新的體會. 後段宜志菩薩的生命故事分享, 很感人, 並以師父的四福及四它共勉之. 洪米棧菩薩的黃埔一期義工卡位令人捧腹, 回應洪菩薩〝我們LA第一期福田班能以「彌勒一期」來卡位嗎? 〞
第三組 關懷員:陳偉豪Gary
在小組討論及分享如何實踐「心五四」時, 每位組員都熱烈參與, 在各善知識的分享下, 使原來有些比較模糊的觀念都明朗起來, 多了一些智慧及鼓勵. 在實踐上, 大家認為可以從「知」、「覺」、「用」上入手. 首先是「知道」煩惱有五種: 貪、瞋、癡、慢、疑, 其對治的方法為: 四要、四感、四它、四福、四安. 當煩惱升起時要是能「覺察」到,並根據它是何種煩惱而「運用」相對的方法處理. 雖然看上來有些理論化, 但在小組討論後, 對「心五四」的觀念有更深刻的了解, 非常感恩. 像播了種子後澆了水, 讓這種子有更加好的條件發芽成長。
在小組討論及分享如何實踐「心五四」時, 每位組員都熱烈參與, 在各善知識的分享下, 使原來有些比較模糊的觀念都明朗起來, 多了一些智慧及鼓勵. 在實踐上, 大家認為可以從「知」、「覺」、「用」上入手. 首先是「知道」煩惱有五種: 貪、瞋、癡、慢、疑, 其對治的方法為: 四要、四感、四它、四福、四安. 當煩惱升起時要是能「覺察」到,並根據它是何種煩惱而「運用」相對的方法處理. 雖然看上來有些理論化, 但在小組討論後, 對「心五四」的觀念有更深刻的了解, 非常感恩. 像播了種子後澆了水, 讓這種子有更加好的條件發芽成長。
第四組 關懷員:林麗君Melissa
這一次的福田班很流暢, 各方面都配合得很好, 內容也很豐富, 所以時間過得飛快. 很歡喜! 在〝我為你祝福〞的項目, 讓我很感動, 能夠和那麼多有善根的人一齊祝福全世界, 我何其有幸. 陳宜志菩薩的生命故事分享, 讓我感受到他有多麼大心力一直承擔着苦難, 這是他一生的責任啊, 還好有佛菩薩啟示給陳菩薩的一些方法, 看到陳菩薩在修行路上的成就, 感覺到佛菩薩的用心良苦. 洪米棧菩薩實在是太幽默了, 聽完他講話, 再看到他的時候, 我的嘴巴已經不知不覺的向上彎了, 他講話又生動又生活化, 很容易有共鳴, 現在想起也會笑.
這一次的福田班很流暢, 各方面都配合得很好, 內容也很豐富, 所以時間過得飛快. 很歡喜! 在〝我為你祝福〞的項目, 讓我很感動, 能夠和那麼多有善根的人一齊祝福全世界, 我何其有幸. 陳宜志菩薩的生命故事分享, 讓我感受到他有多麼大心力一直承擔着苦難, 這是他一生的責任啊, 還好有佛菩薩啟示給陳菩薩的一些方法, 看到陳菩薩在修行路上的成就, 感覺到佛菩薩的用心良苦. 洪米棧菩薩實在是太幽默了, 聽完他講話, 再看到他的時候, 我的嘴巴已經不知不覺的向上彎了, 他講話又生動又生活化, 很容易有共鳴, 現在想起也會笑.
第五組 關懷員:廖玲瑋Sandra
這一次的福田班和以往有著大不同, 這次是由兩位發大心自掏腰包從台灣來的大菩薩—宜志菩薩和米棧菩薩來給我們上課, 內容生動活潑幽默笑聲從沒間斷。這次課程主要是講解四種環保和學佛行儀。一開始的作業分享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 我們這組Eric菩薩的分享, 他如何因為心念的轉變來達到心靈環保。他說以前不理解佛寺義賣素粽的價格, 為什麼要比市場上的訂價錢高那麼多, 但是, 因為張師兄的話, 使他轉念了。張師兄跟他說, 粽子是其他菩薩發心捐的, 重點不是賣粽子, 而是寺院回饋你的善款, 用這個粽子和你結緣。他茅塞頓開, 也因為這樣一句話, 從此他遇上佛寺義賣也不再起煩惱心了。由Eric菩薩的分享, 讓我體會到如何轉識成智, 我常常用慣性來處理遇見的挫折, 其實只要念頭一轉煩惱也就遠離了。
第二個讓我印象深刻的是, 這次的講師米棧菩薩的話, 他叮嚀我們要常常來道場並親近道場, 他說:「裝久了就像了。」大家聽到這句話時, 都覺得非常的有趣, 相對於佛教保守的生態算是相當前衛的, 但是這句話深深打動了我的心。剛開始接觸道場時, 總覺得自已跟大眾及道場氛圍有些格格不入, 可能因為自己是非常的外向好動。接下來很幸運的是, 有機會長時間在道場, 和其他菩薩共同成就多項事務及參與共修活動, 感覺到自己一點一點的在改變了。雖然不是什麼大逆轉, 連以前看到我會搖頭的媽媽, 現在都猛點頭了。我覺得自己真的很有福報而想一直留在法鼓山。
這一次的福田班和以往有著大不同, 這次是由兩位發大心自掏腰包從台灣來的大菩薩—宜志菩薩和米棧菩薩來給我們上課, 內容生動活潑幽默笑聲從沒間斷。這次課程主要是講解四種環保和學佛行儀。一開始的作業分享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 我們這組Eric菩薩的分享, 他如何因為心念的轉變來達到心靈環保。他說以前不理解佛寺義賣素粽的價格, 為什麼要比市場上的訂價錢高那麼多, 但是, 因為張師兄的話, 使他轉念了。張師兄跟他說, 粽子是其他菩薩發心捐的, 重點不是賣粽子, 而是寺院回饋你的善款, 用這個粽子和你結緣。他茅塞頓開, 也因為這樣一句話, 從此他遇上佛寺義賣也不再起煩惱心了。由Eric菩薩的分享, 讓我體會到如何轉識成智, 我常常用慣性來處理遇見的挫折, 其實只要念頭一轉煩惱也就遠離了。
第二個讓我印象深刻的是, 這次的講師米棧菩薩的話, 他叮嚀我們要常常來道場並親近道場, 他說:「裝久了就像了。」大家聽到這句話時, 都覺得非常的有趣, 相對於佛教保守的生態算是相當前衛的, 但是這句話深深打動了我的心。剛開始接觸道場時, 總覺得自已跟大眾及道場氛圍有些格格不入, 可能因為自己是非常的外向好動。接下來很幸運的是, 有機會長時間在道場, 和其他菩薩共同成就多項事務及參與共修活動, 感覺到自己一點一點的在改變了。雖然不是什麼大逆轉, 連以前看到我會搖頭的媽媽, 現在都猛點頭了。我覺得自己真的很有福報而想一直留在法鼓山。
第六組 關懷員:邱美蓉Michelle
記得上次福田班心得分享時, David 王師兄提到“慈悲沒有敵人”在生活運用中真是一帖良藥. 這樣的心得如果沒有“轉念”的功夫, 恐怕是知難行易了. 這次福田班分享時, Alice 林師姐也提到相同的見解, "轉念" 是個無上法寶. 第五組Eric 師兄也分享了 "觀念" 的轉變使他的價值 "觀" 轉向而不再有類似的煩惱. 曾經讀到 "佛陀視一切眾生等同父母. " 這句話, 心想這又是一個何等謙恭的 "轉念" 境界呢?
這次上課有幸學到「我為你祝福」這首師父作詞的歌曲. 如果我們每天見到人都能衷心為人祝福, 不就是很精進的學佛嗎? 普賢菩薩十大願的第一願不正是 "禮敬諸佛" 嗎? 佛陀在《除蓋障菩薩所問經》亦曾開示“於彼一切有情。起如父想如母想如子想。如眷屬想及餘親愛知友之想。何以故。菩薩作是思惟。如佛所說。彼彼生中一切轉易。”這難道不是師父對我們的用心良苦嗎? 感恩!
記得上次福田班心得分享時, David 王師兄提到“慈悲沒有敵人”在生活運用中真是一帖良藥. 這樣的心得如果沒有“轉念”的功夫, 恐怕是知難行易了. 這次福田班分享時, Alice 林師姐也提到相同的見解, "轉念" 是個無上法寶. 第五組Eric 師兄也分享了 "觀念" 的轉變使他的價值 "觀" 轉向而不再有類似的煩惱. 曾經讀到 "佛陀視一切眾生等同父母. " 這句話, 心想這又是一個何等謙恭的 "轉念" 境界呢?
這次上課有幸學到「我為你祝福」這首師父作詞的歌曲. 如果我們每天見到人都能衷心為人祝福, 不就是很精進的學佛嗎? 普賢菩薩十大願的第一願不正是 "禮敬諸佛" 嗎? 佛陀在《除蓋障菩薩所問經》亦曾開示“於彼一切有情。起如父想如母想如子想。如眷屬想及餘親愛知友之想。何以故。菩薩作是思惟。如佛所說。彼彼生中一切轉易。”這難道不是師父對我們的用心良苦嗎? 感恩!
第七組 關懷員:彭家彰Janet
心五四 :
對治貪 - 需要,想要,能不能要,該不該要。
對治瞋 - 感恩,感謝,感化,感動。
對治愚癡 - 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放下它。
對治慢心 - 知福,惜福,培福,種福。
對治疑心 - 安心,安身,安家,安業
最容易想到、想要用的是四它和四要。最想要做到的是四感。
心五四 :
對治貪 - 需要,想要,能不能要,該不該要。
對治瞋 - 感恩,感謝,感化,感動。
對治愚癡 - 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放下它。
對治慢心 - 知福,惜福,培福,種福。
對治疑心 - 安心,安身,安家,安業
最容易想到、想要用的是四它和四要。最想要做到的是四感。
第八組 關懷員:王小薇Tina
這次有二位學員請假, 伊倫師姐家有事,希望一切安好。
上課中大家還是低頭做筆記, 賈師兄的筆記和Power Point 一樣非常工整。
二位台灣來的講師讓大家很感動, 尤其是陳師兄家中小菩薩的情況, 讓大家做了熱烈的討論。有關義工的形象, 大家都贊成要面帶微笑, 無論在道場或是在工作中都能廣結善緣。
從前常常聽到「心五四」都不知道是說什麼,這次上課了解到原來是貪、瞋、癡、慢、疑,而師父都各用四種方法來對治, 讓我們可以時時刻刻注意及對治。
這次有二位學員請假, 伊倫師姐家有事,希望一切安好。
上課中大家還是低頭做筆記, 賈師兄的筆記和Power Point 一樣非常工整。
二位台灣來的講師讓大家很感動, 尤其是陳師兄家中小菩薩的情況, 讓大家做了熱烈的討論。有關義工的形象, 大家都贊成要面帶微笑, 無論在道場或是在工作中都能廣結善緣。
從前常常聽到「心五四」都不知道是說什麼,這次上課了解到原來是貪、瞋、癡、慢、疑,而師父都各用四種方法來對治, 讓我們可以時時刻刻注意及對治。
第九組 關懷員:呂麗芬Sherry
開關懷員 "會前會" 時,看到今天要上的課是「四種環保」和『心五四」時,心中閃過第一個念頭是又要 "唸書歌" 了。看著Power Point教條式的四它、四要、四安、四感、四福....誰知道那看似怒目金剛、不茍言笑的警官-洪米棧菩薩,信手粘來身邊的即時譬喻,以他標準親切的台灣腔國語,妙語如珠的將「心五四」講得生動又活潑,一小時的課程在笑聲中一晃即過,讓大家在笑聲中學習,更在笑聲中將「心五四」烙印在心上。
洪米棧菩薩給了我們很好的示範, 生活上處處是佛法, 佛法也在他身上顯現出來, 處處散發著樂觀、幽默、輕鬆自在, 沒有嚴肅、刻板的教條, 讓我們體會到佛法是那麼的容易親近, 又那麼的容易融入在我們的生活中, 佛法生活化不再是一句口號, 在他的身上我們看到了最好的實證。
陳宜志菩薩的生命故事分享, 讓許多學員紅了眼眶, 哭點很低的我更是心疼他, 因為我的姪女與陳菩薩的兒子有著同樣的情形, 讓我深深體會到他所面臨的處境是多麼的艱辛, 也更讓我由衷地佩服他, 能用上師父教導的「心靈環保」將心境轉念, 以正面思考的方式, 從如此艱辛的困境中走出來, 還推己及人的去助人。
每一位來到法鼓山的義工, 背後都有一段感人的故事, 不論你是否分享了你的故事, 但能來到法鼓山, 你我都是有福的人, 讓我們一起加油在法鼓山當個快樂的義工, 把我們的祝福分送給我們身邊的每一個人。
開關懷員 "會前會" 時,看到今天要上的課是「四種環保」和『心五四」時,心中閃過第一個念頭是又要 "唸書歌" 了。看著Power Point教條式的四它、四要、四安、四感、四福....誰知道那看似怒目金剛、不茍言笑的警官-洪米棧菩薩,信手粘來身邊的即時譬喻,以他標準親切的台灣腔國語,妙語如珠的將「心五四」講得生動又活潑,一小時的課程在笑聲中一晃即過,讓大家在笑聲中學習,更在笑聲中將「心五四」烙印在心上。
洪米棧菩薩給了我們很好的示範, 生活上處處是佛法, 佛法也在他身上顯現出來, 處處散發著樂觀、幽默、輕鬆自在, 沒有嚴肅、刻板的教條, 讓我們體會到佛法是那麼的容易親近, 又那麼的容易融入在我們的生活中, 佛法生活化不再是一句口號, 在他的身上我們看到了最好的實證。
陳宜志菩薩的生命故事分享, 讓許多學員紅了眼眶, 哭點很低的我更是心疼他, 因為我的姪女與陳菩薩的兒子有著同樣的情形, 讓我深深體會到他所面臨的處境是多麼的艱辛, 也更讓我由衷地佩服他, 能用上師父教導的「心靈環保」將心境轉念, 以正面思考的方式, 從如此艱辛的困境中走出來, 還推己及人的去助人。
每一位來到法鼓山的義工, 背後都有一段感人的故事, 不論你是否分享了你的故事, 但能來到法鼓山, 你我都是有福的人, 讓我們一起加油在法鼓山當個快樂的義工, 把我們的祝福分送給我們身邊的每一個人。
第十組 關懷員:黃靜宜Ester
進法鼓山兩年多了, 別人偶爾會問我, 為什麼會進來? 我總是啞口無言, 不知如何回答. 經過三堂的福田班, 看到新同學們對課程的投入, 對法鼓山的認同, 積極參與義工的心態, 就好似看到兩年前的我. 我想這些同學們應該可以替我回答我總是答不出的問題了.
進法鼓山兩年多了, 別人偶爾會問我, 為什麼會進來? 我總是啞口無言, 不知如何回答. 經過三堂的福田班, 看到新同學們對課程的投入, 對法鼓山的認同, 積極參與義工的心態, 就好似看到兩年前的我. 我想這些同學們應該可以替我回答我總是答不出的問題了.
第十一組 關懷員:倪萍瑛Carey
【心靈法寶無盡藏】---福田班的課程真是愈來愈精彩!今天才不過是第三堂課, 已經有同組學員的家人, 感受到福田班帶給他的改變, 他的另一半覺得最近他的粗俗話講得比較少, 推測是受到課程潛移默化的影響。此外, 雖然靜坐會讓他背疼, 卻當做功課之一, 常常找時間來練習; 有一天, 利用在辦公室的午休時靜坐, 短短的時間, 居然能像午睡一樣的精神奕奕。幾個生活中的改變, 讓他更喜歡來上福田班。不僅如此, 這次的 "作業大堂分享" 尤其精彩, Eric同學提到以往對【心靈環保】的觀念是, 他認為這是「好東西」, 但是沒有機會去體驗到「好」在哪裡。直到有一天他跟張師兄分享說, 在義賣會中的結緣品區, 買到一顆自認是天價的粽子, 他心裡想:「既是結緣,怎麼還要那麼多錢?」而心生煩惱, 沒想到稍後張師兄的一席話, 讓他體會到僅僅觀念的轉變, 心裡的煩惱就不見了, 張師兄說:「那不是用錢多錢少去買粽子的問題, 那是鼓勵你對護持佛法的捐贈, 才送一顆粽子給你, 跟你結緣。」, 當下Eric同學也領悟到【心靈環保】的重要性, 一轉念, 煩惱就降低, 甚至沒有。所以, 如果一天轉念一次, 一個禮拜轉念一次, 至少一年轉念一次, 我們就不會時常陷在煩惱障中。這番至誠的分享, 贏得大家一致的認同。
延續這樣的話題, 我們分享了兩位自費遠道從台灣而來的菩薩居士的精彩課程! 雖然米棧菩薩曾經任職警官, 沒想到他不但沒有刻板的官腔, 還妙語如珠, 幽默詼諧卻又語帶懇切的分享吃飯禪, 以及克制五毒的心五四, 讓大家在頻頻的笑聲中, 對師父推行心靈環保的理念有了更深一層的認識, 也對在生活中來改變自己, 開發自己的心智而深具信心。除此之外, 我們對早早就「五子登科」的宜志菩薩所做的生命故事分享相當感動, 雖然他輕描淡寫的敘述著因為自家兒子的症狀, 而引他走向學佛之路, 每位同學心裡都非常清楚, 這可是宜志菩薩一、二十年來的心路歷程, 其中的艱辛又豈是一堂分享所能道盡? 幸而是認識了佛法, 讓他能轉變觀念。他提到很重要的一點, “學佛不是要改變他人, 而是改變自己, 把心境轉個念, 明白因緣觀、因果觀, 就不會有問題了。”感恩宜志和米棧這兩位大菩薩的現身說法!
【心靈法寶無盡藏】---福田班的課程真是愈來愈精彩!今天才不過是第三堂課, 已經有同組學員的家人, 感受到福田班帶給他的改變, 他的另一半覺得最近他的粗俗話講得比較少, 推測是受到課程潛移默化的影響。此外, 雖然靜坐會讓他背疼, 卻當做功課之一, 常常找時間來練習; 有一天, 利用在辦公室的午休時靜坐, 短短的時間, 居然能像午睡一樣的精神奕奕。幾個生活中的改變, 讓他更喜歡來上福田班。不僅如此, 這次的 "作業大堂分享" 尤其精彩, Eric同學提到以往對【心靈環保】的觀念是, 他認為這是「好東西」, 但是沒有機會去體驗到「好」在哪裡。直到有一天他跟張師兄分享說, 在義賣會中的結緣品區, 買到一顆自認是天價的粽子, 他心裡想:「既是結緣,怎麼還要那麼多錢?」而心生煩惱, 沒想到稍後張師兄的一席話, 讓他體會到僅僅觀念的轉變, 心裡的煩惱就不見了, 張師兄說:「那不是用錢多錢少去買粽子的問題, 那是鼓勵你對護持佛法的捐贈, 才送一顆粽子給你, 跟你結緣。」, 當下Eric同學也領悟到【心靈環保】的重要性, 一轉念, 煩惱就降低, 甚至沒有。所以, 如果一天轉念一次, 一個禮拜轉念一次, 至少一年轉念一次, 我們就不會時常陷在煩惱障中。這番至誠的分享, 贏得大家一致的認同。
延續這樣的話題, 我們分享了兩位自費遠道從台灣而來的菩薩居士的精彩課程! 雖然米棧菩薩曾經任職警官, 沒想到他不但沒有刻板的官腔, 還妙語如珠, 幽默詼諧卻又語帶懇切的分享吃飯禪, 以及克制五毒的心五四, 讓大家在頻頻的笑聲中, 對師父推行心靈環保的理念有了更深一層的認識, 也對在生活中來改變自己, 開發自己的心智而深具信心。除此之外, 我們對早早就「五子登科」的宜志菩薩所做的生命故事分享相當感動, 雖然他輕描淡寫的敘述著因為自家兒子的症狀, 而引他走向學佛之路, 每位同學心裡都非常清楚, 這可是宜志菩薩一、二十年來的心路歷程, 其中的艱辛又豈是一堂分享所能道盡? 幸而是認識了佛法, 讓他能轉變觀念。他提到很重要的一點, “學佛不是要改變他人, 而是改變自己, 把心境轉個念, 明白因緣觀、因果觀, 就不會有問題了。”感恩宜志和米棧這兩位大菩薩的現身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