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大願力 —— 方丈和尚果暉法師與名人對談

8 月 10 日上午十時,洛杉磯道場於聖蓋博希爾頓酒店舉辦「有大願力」主題座談會。本次活動特別邀請三位跨領域的傑出嘉賓——法鼓山方丈和尚果暉法師、資深媒體人葉樹姍女士,以及512汶川大地震倖存者廖智女士——展開一場跨界且深具啟發性的對談。當天,活動吸引了來自大洛杉磯地區逾 250 位民眾扶老攜幼、歡喜齊聚,聆聽嘉賓們圍繞「有大願力」所分享的真摯生命故事,共同探尋並實踐人間幸福的真諦

廖智——以生命詮釋大願力的舞者

廖智,原是教小朋友的舞蹈老師,但在「512」汶川大地震中失去了女兒與婆婆。她憑藉堅韌與樂觀,在災後短短兩個月便重返舞台,鼓勵無數人勇於追夢、不向困境低頭。她的生命故事,成為年輕世代自我超越、關懷他人的鮮活典範。

在座談中,廖智娓娓道來,她的人生曾經歸零,但她用盡全力抓住那得來不易的「一」,並以此為起點,不斷勇敢前行。『被困在廢墟之下許久後,我的力氣已完全耗盡,無法再回應外界的呼喊。當救援隊轉往其他地點繼續搜救時,四周只剩下我與死寂相伴,心懸在絕望的邊緣。就在此時,耳邊不時傳來父親焦急而殷切的呼喚聲——那份不肯放棄的愛,如同一道微光,穿透黑暗,成為支撐我度過難關的力量。我在心中對自己說:「我要活著出去。」 』

她進一步分享,雖然自己失去了許多,但在一念之間,她也獲得了許多。她特別感謝身為義肢設計師的先生,讓她重新擁有行動的自由。她帶著幽默的口吻笑說,先生不僅為她設計出因應不同戶外運動需求的義肢,比如跑馬拉松、攀岩、游泳、滑翔傘、滑雪等等,還能讓她隨心所欲地調整身高。

她那份堅毅不拔的精神,正是「發大願力」的最佳詮釋,也是生命韌性與慈悲的深刻展現。她鼓勵現場觀眾說道:對她來說,願力就是化作光的推力,引領她在苦難中始終向上、向前。她真誠地說:「有些傷口可以留在身上,但不要讓它留在心上。」她覺得自己所獲得的愛,那些深刻的感動,早已取代了身上的傷痕,成為支撐她前行的力量。

在失去中轉念——苦難中的菩薩心

當全世界都在面對「失去」,我們該如何轉念呢?果暉法師開示,天災幾乎每年在地球各地上演;在人間娑婆,苦難本屬常態,「不如意事十之八九」,而失去也是我們一生中必然要面對的課題——最終,甚至要面對失去最寶貴的生命。面對苦難,法師勉勵大眾,要學會正面解讀、逆向思考。聖嚴師父曾說,即使身處災難之中,我們仍要學習佛法的慈悲與智慧;災難能幫助我們看清生命無常的真相,也提醒我們,即便在困境裡,仍要懷抱為他人著想的心,彼此扶持、互相幫助。如《觀經》所言:「火焰化紅蓮」,在烈火般的苦難中,亦能綻放出智慧與慈悲之花;《八大人覺經》也說:「世間無常,國土危脆」,提醒我們心中要常懷警覺與悲願。

充滿力量與感動的對談——〈有大願力〉

葉樹姍女士長年投入公益服務與宗教推廣,她以專業與溫暖並重的主持風格,帶領觀眾沉浸於一場饒富深意的生命故事饗宴。

在時代巨變中,我們該如何不迷失方向?「願」又如何成為改變的力量? 這一天,三位在生命歷程中真實實踐大願的嘉賓齊聚一堂,他們以生命故事與智慧法語,如同明燈般照亮前行的道路,溫暖並啟發了每一位與會者的心靈。果暉法師以幽默又富深意的比喻說:「廖智小姐有義肢,法鼓山有義工。」一句話巧妙連結彼此的堅持與付出,也點出大願力背後的支持與力量。今日有緣,以法相會,眾人同沐這片殊勝因緣,齊心發起清淨宏願——願以慈悲與智慧,讓世界更加美好。

以大願力成就菩薩行

最後,方丈和尚致贈寫有「有大願力」的桃心木結緣品與書冊,勉勵大眾時時發願。方丈和尚提醒,「有大願力」是一種精進不懈的精神力量,能引領我們將不可能化為可能。以廖智女士精進不懈的精神為例,無論面對任何人事物或環境,都能堅持自利利他,唯有依靠大願力,方能圓滿成就。

有數位與會觀眾在會後表示,衷心感謝法鼓山洛杉磯道場在動盪的環境中,促成這場名人對談的殊勝因緣。聆聽了三位來自不同領域、真誠而深刻的生命故事分享後,皆心懷滿滿的感動與啟發。活動最後,在全體與會大眾齊聲合唱一曲由果暉法師親自填詞的〈我要發菩薩悲願〉中圓滿落幕。悠揚的歌聲中,凝聚了大眾共同的願心與感恩,也為這場跨界對談畫下溫暖圓滿的句點。

文:張演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