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華法師講『 如何對治貪欲 - 四要四福』 - 周青燕 

04/09/2011

 

        2011年4月9日常華法師一開始演講,就播放了一個人由初生到老死的動畫影片,在短短不到一分鐘,就播放完了人的一生。動畫中的人物一下子就由小跑到了人生的盡頭,人生是這麼的匆忙,到底在趕甚麼,在追求甚麼﹖法師說﹕人在生老病死的過程中,主要的煩惱就是貪瞋癡。而法鼓山的理念就是要解決這三毒,讓大家有一個幸福美滿的生活,提倡心靈的環保,提昇人的品質﹕也就是提高人們對治貪瞋癡的能力,進而能把自身跟社會的關係處理好。怎麼做呢﹖可以運用師父所教“四要”與“四福”的心五四運動。

        《圓覺經》提到「愛為根本,由有諸欲,助發愛性。是故,能令生死相續」,輪迴的根本是因為人有情愛、貪欲。舉例來說,從日常生活中觀察,人對愛的分別是以跟我有沒有關係才付出的愛、或是提昇之後、產生有條件式的付出的愛,或是更進一步像是觀音菩薩的無緣大慈、同體大悲,或是最上乘的三輪體空的愛。聽到法師這樣開示,才警覺到我們對愛的付出,多半是有條件的,我與家人朋友很多時候都是你對我好,所以我對你好,或是某某地方發生天災人禍,才去捐款救助。時常在想,如何才能做到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的大愛? 若能多參與社會義工活動,將有助於培養這樣的付出情操。

        法師進一步解釋: 最大的愛欲無明,是誤認四大為自身相,六塵緣影為自心相。我們的身體是四大的地水火風所組成、六根對六塵產生了六識,而我們誤以為六識是自心性,就為了我們的身體種種感官的滿足去追求喜樂與放逸,而得來的種種順境與逆境,並產生了種種業感與輪迴。這個道理時常在種種佛法開示都聽得到,但是在日常生活一不小心就會陷到這樣無明的陷阱裡去,時時都要提高警覺才好。 

   

        接著法師讓我們分組討論分享自己的心得: 討論的主題是,當你想到很想得到的人事物的時候,你的心情感覺是甚麼﹖十分鐘後,由各小組的代表發言。大家的心得幾乎都是煩惱憂愁、心情糾結、牽掛苦惱,用盡種種心思,要去計畫如何得到。只有兩個人想到很想要的東西時,感覺是快樂的。所以當貪著的境界現前的時候,其實就是煩惱。真正說明了欲求越多,煩惱越多。其中還有人提到要去買彩卷中頭獎來捐助道場建寺,但法師說,以這樣的心思去買彩卷,是不會中獎的。因為一個道場的建立是十方的信念心願護持,而不是只是建設硬體設施,所以不會是一個緣或一筆錢就可以成立的。提供大家參考,不要有太多的得失心。聽法師這樣一說,使我對於為甚麼達摩大師跟梁武帝說的建那麼多寺廟,沒有功德,有點觸類旁通的理解。 

        我們的人生觀決定了我們這一生是不是會過得幸福,學佛可以幫助我們導正自己的人生觀,我們一定要相信因果與因緣,還願與受報的道理。因為我們面對人生,有一大堆的決定要做,而很多的決定跟你的果報與因緣都很相關,有些事情可以完成的順利,感覺是天時地利人和的配合。但有些事情,會感覺困難重重,想要成功卻使不上力沒有助緣。所以有句話說: 福地福人居,就算是怎麼比較算計,最終也是算不準的。所以只要保持歡喜自在,怎麼樣都不嫌棄,就沒有不如意的了。法師從四要與四福的重點觀念跟我們分享了三個重要的人生觀:

第一, 我們應該練習讓心不受環境的污染。
第二, 當環境不如我們的意時,不要忌妒、憤怒、猜忌、悲傷。
第三, 隨時覺察自己的起心動念,了解自己的需要與想要。 

   

        我們想要甚麼的時候,就會計畫種種的行動與抉擇去得到。那麼我們就需要想清楚甚麼是需要的,跟甚麼是想要的,這樣才能有幸福美滿的生活。如果,名利權貴感情是努力得來的,當然可以要,但也可以不要,可是不該要的千萬不能要。所以當我們學習讓心不受環境污染時,不被廣告的洗腦,就會清楚的明白你自己的需要,其實是很簡單的。當你覺得一無所有的時候,你還有這個大自然,還有你的生命。像這次日本大地震,日本人民就用自律來面對,如果受害的人還憤怒造事的話,就會讓情況更糟。所以回歸到自身,很多時候,我們對自己身心的覺察是很遲鈍的,不曉得自己的感覺,所以我們應當時時覺察自己是不是肌肉緊張,心跳加快、說話的方式與內容等等。也更細微的去察覺自己意念,大家應該如此在修行的道路上共勉。

關於“四福”的分享: 
知福–災難來了變得一無所有,但只要還有一口氣在,就是無限的希望。 

惜福–珍惜所有、感恩圖報。現在擁有的人際關係、人緣、善知識都可能是將來的助緣,應當感恩。可當你走投無路的時候,別忘記還有大自然的擁抱。 

種福–播種福田。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都是在為自己的福田播種。所以菩薩成長自己,讓自己學習各種技能跟智慧來幫助他人。如果覺得自己是沒有福報的人,更應該要懂得種福。對於自己最親的親人與父母,更是要種福。

培福–培養福田,成為果實累累。我們人的一生福報享完,就沒有了。最好的培福方法,就是投資在眾生的身上。 

   
Go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