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慨法師講授

法華經與改變的力量

帶領法華三昧懺儀研修營

照片分享

article fahuaworkshop 03

article fahuaworkshop 01

article fahuaworkshop 02

《法華經》素有經中之王之稱,是集佛陀圓滿智慧以優美文字呈現的一部多面向修行寶典,提出諸佛教化眾生的種種善巧方便,引導大眾邁向成佛之道。只要願意修行,每個人都可以成為究竟覺悟的佛陀。法鼓山弘化發展專案召集人果慨法師特別來到洛杉磯,於2/22、23、29及3/1日連續兩個周末,為本地信眾講述《法華經與改變的力量》,從法華經於佛教中的地位、組織內容概說、各品之精華,到現象與實相的關係,及《法華經》的「用」,即正確修持法華經,將佛法智慧確實帶進生活之中,淨化自己,建設人間淨土。並鼓勵大家當別人的貴人,在眾中修學佛法,彼此於修行道上互相輾轉增上,幫助自己與他人離苦得樂。

除了四天的講座之外,果慨法師並於2/25-28日帶領《法華三昧懺儀研修營》,從懺悔、誦經至禪觀,過程由粗到細,讓學員體驗懺儀與禪觀的方法,不論是數息、隨息或默照,重點是專注、清楚和覺知,將心慢慢淨化下來。四天的研修營,學員對於懺儀的分類、修懺的要旨、懺悔的意義與經教的法脈源流有了進一步的認識。

《法華經與改變的力量》講座第一堂課果慨法師開宗明義告訴大家,修行佛法最重要是建立正確的知見和觀念,而且經教必需搭配實修。佛學與學佛的差異,在於一個是名詞,一個是動詞。聖嚴師父曾感慨:「佛法殊勝,用者不多,知者太少。」佛法是要練習來用的,才能淨化自己與社會。

「學法華先學態度,心、佛、眾生三無差別,法無高下,眾生皆是平等。」無論是追求個人解脫的阿羅漢、自利利他的菩薩行者或販夫走卒,每個人都有能力成就佛陀圓滿的智慧。

《法華經》如大海之納百川, 將聲聞、緣覺、菩薩三乘歸於唯一佛乘,肯定眾生皆能成佛,成就大乘佛教獨到的波瀾壯闊思想。法師表示,眾生成佛最快的便是這部經典,鼓勵大眾背誦重要經句,時時思惟、受持。「讀、誦、解說、書寫,邏輯會更清楚。」並且要發起菩提心,才能有菩提願、菩提行,先發願才會精進。

除了眾生必定成佛,另一個概念「包容」包含三個層次:隨喜功德、隨緣消舊業及來生緣,第三個層次「來生緣」是最難的,對方恩將仇報時,還能原諒包容他,這便是廣結善緣。當遇到障礙、挑戰時,是修行前進的因緣契機。因緣法不進則退,煩惱即菩提,轉迷成悟。「逆增上緣會加速我們的修行,成就我們。」「修行厚度出不來,是因為過得太好,這是一種“福障”。」如果沒有人挑戰我們,便需自我挑戰。

在人生旅途上需要有善知識引導才能成就大法及所有道業,善知識包括順增上緣及逆增上緣,不論順境或逆境,重要的是如何轉化觀念,當心念轉,世界也會跟著改變

世間一切現象起伏生滅,實相則是恆常不變。從凡夫立場看,都是以假為真,從小乘人看都是以假為空,從中道來看,則非假非真,即假即空。沒有一個事物能背離實相,諸法實相為森然萬象之本性,也就是空性,是離文字相、離言語相,這是修行的根本要素。若知道自己的本性是不來不去、非有非無、不生不滅,不受制於任何時空與來去,便會無所畏懼,安住於究竟的向度─涅槃、當下。一如海水與波浪,波浪是現象,海水才是實相,無論變幻何種形狀,波浪是水的本質永恆不變。

法師以捏陶為例,在不同的因緣作用下幻化為不同的器物,然而並無高下貴賤之別,本質都是相同的陶土。

佛在法華經中處處讚嘆供佛功德,所以若要成佛,必先當於無數諸佛前做供養人,以財物、體力及心力做種種供養。聖嚴師父說大菩提心始於六度,六度之首是布施行,布施之要則始於惜福與培福。「菲以自供,是惜福;厚以施人,是培福。」法師鼓勵大家來道場做義工,藉此培福、鍊心。「境界無好壞之分,好與壞之別來自我們的心。如果念念是善念,一切都是好境。」每天發願,碰到的每個人,都能因為自己而更歡喜、更進步,煩惱減少、離諸苦難。

關於修持部分,果慨法師引用聖嚴師父開示,修持法華經先背誦〈弘傳序〉,藉以瞭解經文梗概,再以信仰的淬發,持念、禮拜觀世音菩薩,背誦〈普門品〉。接著釐清理論架構,述門部分熟讀〈方便品〉,本門部分熟讀〈如來壽量品〉。再來,以〈普賢菩薩勸發品〉修行法華三昧,最後進入〈安樂行品〉的安樂行義,修無相門。此為完整的《法華經》修持法門。

《妙法蓮華經》以蓮花比喻出汙泥而不染,縱使出自汙穢的環境,亦能潔淨不染塵垢,正如充滿光明的自性。全經共二十八品近七萬字,是大乘佛教極為重要的一部經典。每個人本具如來智慧,卻因妄想顛倒而不證得。如果能遠離妄想,則一切智、自然智、無礙智皆得現前。《法華經》提醒每個人都有一顆摩尼寶珠,只要願意修行,我們也能開啟究竟向度之門,成就無上菩提。

此次講座盛況空前,第一個周末吸引了超過百位信眾前來聆聽,由於目前新冠病毒全球疫情緊繃,為避免群聚感染,第二個周末課程改為網絡直播,用不同的方式護念大家修學佛法的願心。

果慨法師希望大家練習做他人的貴人,累積福報資糧。當心心念念利益眾生,其功德是不可限量的。聖嚴師父說:「付出即是菩提心的實踐,成長便是菩薩道的修持。」當我們幫助別人時,收穫最多的是自己。對眾生最大的報恩,即是讓他們與三寶結緣,哪怕只是一毛一渧、一沙一塵的微小連結,都能種下日後得度的因緣。

法師並期勉學員回家做功課,開始思索、架構自身的佛國淨土,包括佛名、國名、國土情形、佛的壽命長短、正法與像法時期及想要救度的對象。先發願,並且起而實踐,才能產生力量,修行才會有方向。架設佛國淨土即是斷塵沙惑,想讓度化的眾生離苦得樂,必須清楚佛陀的藥方,對症下藥。

「你的佛國淨土是甚麼?要接引度化哪一類眾生呢?」是學員們在《法華經與改變的力量》課程之後需要深思的問題。有願,才有力。改變,便從現在開始。

Go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