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延法師 - 大悲懺法門 

02/14/2010

 

大年初一,常延法師跟與會近60位菩薩分享了大悲懺法門,並舉辦了大悲懺法會。這是LA分會第一次有法師跟大家一起過年,大夥是既興奮又感到法味十足!以下是當天的演講記錄: 

【何謂拜懺】
「拜懺」是禮拜「懺悔儀軌」的一種修行方法。最早流行於魏晉南北朝,因為時局動盪不安,王室便流行「拜懺」來祈福、消災、祛病,或是祈求國泰平安。 

【何謂懺悔儀軌】
「儀軌」,是古代大德根據經論所編製的修行儀式和軌範,「懺悔儀軌」便是為懺悔業障所製的修行儀軌。在臺灣佛教界流行的有大悲懺、地藏懺、梁皇寶懺、慈悲三昧水懺…等。例如《地藏懺》是根據與地藏菩薩有關的經論編成的儀軌。《梁皇寶懺》素有「懺王」之稱,民間傳說是緣於梁武帝為超度其王妃而製的;其實《梁皇寶懺》又稱《慈悲道場懺儀》,是當時編懺本的大德,因夢見當來下生彌勒菩薩(慈氏菩薩)的因緣而編寫的。其文字優美, 悲心深切, 主要是希望大家能在禮懺的過程中,體會彌勒菩薩的悲願, 希望彌勒菩薩下生到人間成佛時, 能共同在彌勒佛的座下聞法得度. 對於今生不能親聞釋尊教導的人而言,這真是最慈悲而徹底的救濟。《慈悲三昧水懺》則是悟達國師在消除人面瘡之患後,為懺悔罪障所作的,希望禮懺者都能時時自求反省懺悔。 

【何謂懺悔】
「懺悔」的‘懺’的梵文是‘懺摩’,原意是容忍寬恕。‘悔’的梵文是‘提舍那’,原意是‘說’。因此「懺悔」的意思,是自己犯錯後,為了祈求對方的原諒寬恕,必須將自己的過錯,發露表達出來,以求原諒,並且勇於改過 。 

【為什麼要懺悔】
很多人自認為一生坦蕩蕩,仰不愧天,俯不愧地,何須懺悔?但是,若從另一個角度來檢察自己的人生歷程,有時當我們走到生命的轉角處,或想要修行的過程中,是否有重重障礙出現?如有障礙,就表示有需要懺悔之處。在人生的過程中,有哪些障礙呢?根據經論的歸納,共有三種: 

      1. 業障,因身、口、意 三業所生之障礙。由於過去世、或現在世,起心動念, 行為造作之後,累積下來的影響力,所產生的障礙。例如家人同事相處時的障礙,或不認識的兩個人,彼此怎麼看都看不順眼,這都是「業障」。又可分成共業與別業二種:共業,是同地區、同時候的一群人,共同累積下來的業力,如共同遭遇的天災人禍,像地震、海嘯、森林大火等。別業,如一群人同住在LA,但各自有不同的問題,如貧病、困頓失業、或修行不得力等種種個別的問題。


      2. 煩惱障,因觀念的錯誤所產生的障礙。由於貪心、瞋心、及不明因果的觀念(痴), 所產生的障礙。例如“人生不滿百, 常懷千歲憂“ 就是因不知無常、不知生命在呼吸間所產生的煩惱。又如“求不得、怨憎會”,常常想自己有這麼多的理想為什麼無法實現?或覺得自己的需求,為什麼都無法滿足?這種想法是因為不知無我、不明因緣的真義所產生的煩惱。有的人會這樣想:「如果不是我,這家可以撐下去嗎?」「如果不是我,這共修處會成立嗎?」一但這樣想,人我對立、不順心的人際關係、互動上的障礙就會形成,煩惱也就來了。


    3. 報障,因個人身心及所處的環境所產生之障礙. 如墮三惡道 (地獄, 餓鬼, 傍生)及身處八種生命狀態(八難)中者,皆有不得聽聞佛法,或無法修行之障礙。如身心處於苦多樂少的環境, 是很難修行的,。而雖出生在長壽天,卻因樂多苦少,也不知要修行。有幸生為人,卻不出生在佛法流行的地區,或出生在沒有佛法流行的時代,或六根不具足 (眼,耳,鼻,舌,身,意有缺陷, 或不具備聽聞佛法、修行佛法的良好生命特質),或生邪見家 (與佛法相反觀念的外道教法的地區)。在這些生命狀態下,很難聽聞佛法,或安心修行。 如果我們自省有上述這些障礙,就表示我們需要懺悔。


   

【懺悔的方法】
1. 作法懺 : 依律典之作法而進行懺悔儀式。懺悔,在原始佛教時代是和持戒搭配的 修行方法。例如一對一的「對首懺」,或向多位上座比丘懺悔的「眾法懺」,或自己在佛前發露懺悔, 自責悔過的「責心懺」等。懺悔自己所犯之過失,以恢復清淨的身心,好繼續修行。如 師父說的“有戒可犯是菩薩,無戒可犯是外道” 當我們在練習持戒時,難免會有毀犯,一犯戒就懺悔,才是真正修行者的態度。.

2. 取相懺 : 又稱「觀相懺悔」。是大乘佛教興起後,配合禪觀的懺悔方法,即觀想 佛之相好光明,以求懺悔,必須一直觀想到佛現身摸頂,才表示業障懺除。

3. 無生懺 : 是跟「如實觀的智慧」結合之懺悔方法,這也是大乘佛教興起後的懺悔 方法。透過觀實相之理,亦即觀察罪體本無自性,如實觀察到「罪從心生,心空 罪亡」之理。既然罪從心起,當我們如實觀察到心是因緣所生,沒有永恆獨立性 時,亦即經驗到心是自性空時,便可體證「心空罪亡」。但什麼時後才能用這種 懺悔法呢?這是要在自己的修行已到「現證般若」前的「修慧」階段,才可能如 實起觀,而達到心空罪亡,否則容易落入找藉口逃避責任,失去懺悔的真實意義。 

從上述可見,從原始佛教到大乘佛法興起,懺悔的方法逐漸在作調整。當傳到中國之後,天台宗的智者大師深覺在精進修行上有重重的障礙,不能得力。在練習持戒的過程中,又難免會有所毀犯,於是依大乘經典的懺悔法門,歸納出五種懺悔的方法,稱作「天台五悔」,將懺悔作為修行上的重要輔助方法.。 

【天台五悔內容】
1. 懺悔—懺悔三業之過失, 如不知出離、煩惱或結交惡友. 
2. 勸請—勸請諸佛轉法輪.
3. 隨喜—隨喜他人之善行.
4. 迴向—將所修之功德回向眾生、回向解脫 、回向成佛之道
5. 發願—發順空無相之願, 發與般若空性相應之菩提心. 

透過這五種懺悔的方法, 可達到以下之目的:
1. 懺悔—消除身口意三業之過失. 
2. 勸請—破除毀謗正法之過失. 如大乘與小乘, 念佛與禪坐常互相批評. 
3. 隨喜—破除忌妒之過失. 讚嘆他人可以對治過去,現在,未來忌妒他人修善之罪. 
4. 迴向—滅除倒求三界之心. .
5. 發願—滅除修行退志之過. 透過儀軌中的發願,利益眾生, 更堅固自己道心. 

【大悲懺】
天台宗的四明尊者法智大師根據《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經》所編成的儀軌。經文內容敘述觀世音菩薩過去修行時,雖證得初地,但一直沒有進步,直到從千光王靜住如來學習到大悲咒後,由初地頓超至八地。法智大師其實是為個人修行天台禪觀不易得力,所以才編寫這個懺悔儀軌作為修行的輔助,他自己修大悲懺,一期是二十一天,完全是為個人修行而編寫的。如此禮懺的目的與一般人參加法會的意義有明顯的差別,現在大悲懺逐漸在民間流行以消災祈福,超薦亡靈為目的, 有沒有用呢?師父為此作個比喻:有如房內有個陽光照不到的暗處, 我們在院中用鏡子, 將陽光反射引入, 照亮暗處. 用自己精進拜懺的功德作回向時, 猶如用鏡子, 間接引入佛菩薩的加持力(陽光)而使我們想要回向的親友或眾生間接獲利. 

【為什麼要拜大悲懺】 1. 為了個人修行 2. 消災祈福 3. 超薦亡靈. 

【拜大悲懺對個人修行的助益】幫助個人持守淨戒, 消除定障, 成就觀慧, 堅固道心. 

   

【拜大悲懺的修行方法】可分為六段:

(一)嚴室淨業: 
莊嚴道場, 清淨三業. (壇場及個人的事先準備).拜懺之前,須先佈置一個清淨,莊嚴的禮懺壇場。敬備香花,燈,果等. 法會之前,齋戒沐浴。衣著整齊,有海青者著海青 。進入壇場,肅穆寧靜,默念佛號。不喧嘩吵鬧,閒話家常。具足真誠懺悔的身口意三業. 

(二)如法供讚: 
又分「如法供香】及「如法讚頌】. 爐香讚上供十方諸佛,下熏法界一切眾生。此節須配合觀想,觀想香雲繚繞,遍滿十方世界,普熏一切眾生。祈願凡香雲所及之處,一切眾生皆發菩提心,親證涅盤得佛智。 

(三)至心禮敬
包括二部分:1. 自己至心禮敬三寶(佛.法.僧)
2. 代護持大悲咒之善神及龍天護法頂禮三寶. 

方法有二個層次:
1. 用殷切求度之心禮敬三寶. 深刻瞭解三寶具足無邊清淨的功德, 佛為大醫王, 法為醫病之良藥,僧及菩薩為看護修行之善知識。唯有三寶能醫治我們身心 之重病,讓我們業障消除。所以需要至誠懇切,專心歸命頂禮,就像沉溺於大海中渴望獲救般地殷切。

2. 禮敬時, 觀想「能所俱空」.即觀想能禮敬三寶的我和被禮敬的三寶, 都無自性空。 雖然如此, 但是我虔誠禮敬的心, 卻不可思議地和三寶的清淨功德相應,就像帝 釋天的因陀羅網上的一顆顆明珠,相互輝映那樣。 

﹙四﹚發願持咒
1. 對一切眾生, 生起大悲心,才能與大悲咒相應. 許多人誤以為大悲咒是專用來抵抗外力, 或驅毒趕鬼, 如以這種心態持咒, 就不 能和大悲咒相應了。其實無論是入侵的外力,或受害者,雙方都一樣陷入煩惱痛 苦中, 所以應該生起慈悲心, 祈求菩薩的加持,使雙方放下仇恨, 以達到解冤除結 的目的。

2. 發十大願並祝禱隨願轉業
這十願是根據四聖諦(苦.集.滅.道)而發的願:
「願速知一切法,早得智慧」是依集諦所發的願. 希望能夠如實了知世間因果相續 (苦因苦果相續)的道理, 就可以早日證得還滅解脫的智慧.
「願速度一切眾 早得善方便」依苦諦所發的願. 因眾生的苦, 而發願度眾生.
「願速乘般若船 早得越苦海 速得戒定道 早登涅槃山」是依道諦所發的願. 要脫 離苦海, 必須有般若智慧, 要有般若智慧, 則必須持戒修定.
「願速會無為舍 早同法性身」是依滅諦而發的願, 願能達到究竟的修行目標. 
接著是祝禱隨願轉業: 「我若向刀山 刀山自催折」…等六段,這是祈願能因拜懺的力量,為自己形成一個保護網,當起心動念要造三惡道的罪業時, 能當下轉惡念為善念, 不要造作出來了, 因此而免去了墮落三惡道之苦。

3.要對大悲咒生起堅定信心:懺本中特別節錄了觀世音菩薩本誓願力的經文,使我 們對大悲咒生起堅定的信心. 

4.一心持咒的要領:
    a. 字字分明:不需要知道每個字的意思, 只要字字分明,出於口, 入於耳, 注於 心,形成一個不間斷的迴環,既不滑過也不空過, 如此可成就專注心。
    b. 和合大眾:清清楚楚、大聲地念出來, 然後聽回來,但聽回來的不只是自己的 聲音而是大眾的聲音, 將自己的聲音和大眾聲音和合在一起,如此可 練習消融自我. 在整個法會中,都可用這兩個方法來進行. 

(五) 披誠懺悔
1. 默想反省:向內仔細反省身口意三業及六根所造作眾業所帶來的障礙,使我們不 見諸佛,不知出要,輪迴六道,以苦為樂,不知妙理。縱使有幸聽聞 佛法、瞭解三寶的可貴及出離自我中心執著的重要性,並希望能超出 輪迴得解脫,卻仍有種種障礙而無法認真修行。因此必須懇切懺悔。

2. 發露懺悔: 既然知道罪業所在, 便須發露懺悔, 改往修來, 依教奉行, 廣修諸善, 遍斷眾惡 . 祈求觀音菩薩護念, 暫息內外障礙. 以便精進修行. 

(六)旋繞皈依
1. 旋繞觀想:初階-觀想諸佛菩薩充滿壇場 進階-觀法性空寂, 契合真實三寶

2. 皈依迴向:再次提醒自己修學的方向和目標, 即自皈依佛.法.僧三寶,並祈願眾生都能跟我們一樣發菩提心, 智慧如海, 一切和合無礙。 

【結勸】
想要自修懺悔儀軌來懺除業障的話,必須有持續的專注力才能達到效果。如果專注力不能持久的人,最好參加共修,藉集體共修的力量, 來轉化個人可能有的散亂和疲怠. 希望大家能正確的認識禮懺的意義與方法, 常來共修, 如法修行, 祝福大家業障消除, 所求如願, 道業增長, 早日成佛. 

   
Go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