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持法師 - 電影禪-不能沒有你 

黃靜宜       12/13/2009

 

     通常獲得最佳影片獎的美國電影都叫好不叫座, 但是台灣電影好像沒這樣的問題. 這次電影禪放映, 新出爐的金馬獎最佳影片“不能沒有你”, 果然當日下午, 雖然寒風凜凜,仍然擋不住包得像粽子似的成群觀眾來捧場. 

     在佛教道場看電影, 自然與電影院裡不同. 道場裡沒有可樂爆米花, 沒有立體音響, 也沒有大螢幕, 但是我們有法師在放映前, 教我們從禪的角度來看電影. 法師告訴我們試着以體驗自己身心的感覺來看電影, 而不身入其境, 不將電影中的情境當成真的, 情緒就不容易隨之起伏. 在生活中也是一樣的, 去體驗自己身心及生活的無常變化, 就不會執著某種情況, 不會陷入某種情緒而不能自拔, 心較平靜, 也少煩惱. 

     為了吸引觀眾的注意力, 電影第一幕就上演人們最喜歡的“鬧自殺, 看熱鬧”的片段以帶出故事的背景. 電視上播放著父親抱著小女孩, 在天橋上哭喊著社會不公的新聞, 有一群路人圍繞在電視機前指指點點, 議論紛紛. 在日常生活中, 我們就扮演着這些路人, 對於事不關己的社會新聞, 總是不由自主的大發議論, 更有甚者還會搥胸頓足, 偶爾對於感人的新聞還會小掬一把眼淚. 在別人眼中, 我們也可能是每天雞毛蒜皮事件的男女主角. 

     我們如何在這如戲的人生中, 保持一份清明的心, 把演員及觀眾的角色扮演的恰如其份? 除了如常持法師交代的要放下身心, 不要為境所轉, 並能如果醒法師所提醒的, 做任何事都要活在當下(enjoy the moment), 我想終會達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這樣我們就可坦率而恰當的表達我們的感情, 認真地演好各種角色, 同時又清楚知道自己如在戲中, 而不執著表相上的是非對錯、利害得失, 徒增無名煩惱. 

   

     劇中的小女孩, 有禪者風範, 平日話不多. 令觀眾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父親問她“你在船上往海裡看的時候, 真的看得到我嗎?”小女孩回道“我一直看、一直看, 就看得到了.” 小女孩就如同望夫石一般, 在目光凝視的同時, 她的心底必定渴望著父親早早平安回到船上. 憑藉著她的這股熱望與願力, 也讓父親每次都平安歸來. 後來她與父親分開數年之後, 仍能重回父親懷抱, 就是靠她這“一直看一直看”的願力, 也印證了心願有多大, 成就就有多大. 法師們一向鼓勵我們契而不捨地發願, 那麼我們的願望終會有開花結果的一天. 

     片中引起非議最多的就是, 那些看似客氣盡責卻無同理心的社工人員、公務員、警衛及立法委員. 但是捫心自問, 若換成我是他們之一, 也不敢保證自己會做得更好. 一來他們是依法辦事. 二來是中國文化的弊病, 一般人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路見不平、拔刀相助的義舉不多, 一旦有人見義勇為, 應該都會炒上新聞頭條. 三來是中國人比較含蓄, 不喜拋頭露面, 也就沒有人敢在大庭廣眾之前站出來幫這父親說話. 所以若換成我是這些人, 我可能就是以慈悲理解的態度, 向這父親解釋我的職責範圍為何, 會盡我所能的去幫助他, 希望他能早日離苦得樂. 誠如師父在921大地震時所說“受苦受難的是大菩薩”, 這些大菩薩以遇難的生命, 示現在我們眼前, 讓我們學習去更慈悲地對待眾生. 

     由電影故事使我們明白, 看外境若套上自己的標準來看, 會限制住自己與別人, 使自己痛苦, 也使別人煩惱. 一切從因緣的角度看, 則心境開闊而有彈性. 靜下心來深入分析, 這部電影處處都有禪味, 就如同生活中處處都是佛法一般, 就端看我們是不是真的能放慢腳步, 放下身心, 細細品味了. 
Go to top